人总会老去,《玩具总动员4》点破了皮克斯的「中年危机」
“《玩具4》是皮克斯创社以来最大胆的一部续集电影。因为这正是一则关于「老」的故事──玩具的老款是观众的老衰,也是皮克斯这家公司自己的逐渐衰去。”
文/焚纸楼
看《玩具总动员4》第一个留意到的是,剧中里面的角色,外型款式都非常的「老」。
这里说的「老」并不只是剧中世界观的设定,而是之于剧外的观众而言——这部作品出现的玩具随着四部故事的发展,通通都已是现实中不是过时,就是近乎古董的东西。例如胡迪的原型Howdy Doody傀儡发行于1947年:
巴斯光年的包装盒影射的Billy Blastoff则发行于1970年代:
两个都是老爷爷级的古董,这点在《玩具总动员2》就已经自我揶揄了一番。
到了这一部登场的三款新玩具,吱吱妹(Giggle)源于1990年代的Polly Pocket,该品牌后来过给了美泰儿,也就是《玩具总动员3》登场的芭比的发行商;卡蹦公爵(Duke Caboom)在设定上是1970年代致敬1960年代特技演员Evel Knievel而推出的周边;盖比盖比(Gabby Gabby)则像剧中自述的一样,原型是1950年代出产的畅销有声娃娃Chatty Cathy,和胡迪一样古老。
这些都是过时的老玩具了。就像任何的现代消费产品,玩具也有属于玩具的流行。假面骑士的销售商品从单品变成集玩式、高达从富野系发展到平成、跟随漫威电影风潮一波波推陈出新的英雄系列单品——时代不停的在变化,吸引且改造孩子们的目光。
1995年推出的《玩具总动员1》说的,正是「老玩具」胡迪和跟随科幻风潮流行的「新玩具」巴斯光年在小男孩面前「争宠」。然而到了《玩具总动员3》以后,至于如今的第4部,这部作品的玩具角色却反过来倒退,逐渐变成连1995年的小男孩,都不太愿意玩的老古董的云集。
皮克斯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因为在2013年推出的《玩具总动员之惊魂夜》(Toy Story of Terror),故事接在《玩具3》以后,就出现了变形金刚这样的新玩具:
而在《玩具3》的片尾,也有悄悄放了龙猫进去:
显然在这个故事的时空中,玩具的流行和现实是有某种同步的,孩子的品味也亦然。
市场营销顾问阿尔雷耶斯当年在《玩具1》发行时,也明明白白地说道,这部电影绝对可以和戏外的玩具推销绑在一起大赚一笔。他的原话也甚有道理:「孩子怎么可能安安静静地坐上一个半小时,看一部一群辨识度极高的玩具角色演电影,却不想买一个?」换言之,这种选择必然是刻意为之。
只要意识到这一点,便不难理解,《玩具4》何以是皮克斯创社以来最大胆的一部续集电影。玩具的老款是有理由的,因为这正是一则关于「老」的故事──是观众的老衰,也是皮克斯这家公司自己的逐渐衰去。
《玩具4》的故事非常简单。一如《玩具》系列千篇一律的故事流程──胡迪一行人在主人家安居乐业,碰上了自己该不该继续待在这个家的疑惑,此时撞上意外而离开了家跑到外面,在历经了肉体的冒险和想法的激荡后,玩具们回到了家,继续当个玩具的纯朴生活──《玩具4》的胡迪离开了主人邦妮家,窜到了游乐园和古董店,历经一番冒险后救出了新玩具叉奇,带他回家,正像当年他救出了巴斯和翠丝……
唯一的差别是,这一次,胡迪不回去了。他选择了留在那个冒险之地,永远当个自由的牛仔。
这骇人的发展,震惊了许多系列的老观众。
这是皮克斯过去从未有过的。要说皮克斯创社以来有过的三部续集(《怪兽大学》算前传),《海底总动员2》说的是女配朵莉找寻身世的故事、《汽车总动员3》说的是新任女车手崛起的故事、《超人总动员2》是弹力女超人被选上成为明星英雄的故事。
这些发展往往是在第一部已经快乐结局的主人公外,另外竖起一位配角,进行半是延续(保守)半是外传(前进)的发展。
它们之中,没有一部是像《玩具4》这样,由贯彻了整整四部生命的主角,作出了一次主旨的大转弯。更可怕的是,这种结局并不是一场快乐结局。胡迪作为玩具放弃了主人,起因于主人先放弃了作为玩具的他。
《玩具1》时,有玩具被主人虐待;
《玩具2》时,有玩具被主人冷落;
《玩具3》时,有玩具被主人遗忘;
胡迪拯救了这些玩具,告诉他们,这不是生活的全貌,要相信未来不是悲剧。然而在这一部,胡迪自己同时碰上了这三个关卡后,他却成为了被放弃的那一边,变成了被丢失的玩具(LOST TOY)。
而最大的悲剧,在于胡迪甚至没有犯下任何的错。他之所以遭殃,只是单纯因为,他老了。或着,他过时了。或着,他逐渐跟不上世界的步调了。这三者的本质,是一样的意思。
款式的过时,是这种悲剧的开端。
前言说过,《玩具1》系列登场的玩具原形实际上在戏外看来都很过时。而在《玩具4》这一部,这种本应属于外部的形式设属,首次明确的进入了叙事的内核中:剧中的小孩子看待这些角色(玩具)的目光和我们戏外观众一致化了,那就是这些玩具,在故事中的世界观,确实已经不太能引起小孩子想去购买去玩的兴趣。
玩具的外型是天生的,为了迎合同时代的孩子而设计,都曾受过孩子的爱戴。然而在流行过去后,这种天生的外型正如同我们人类世界的现实一样,造就了天生的悲剧。
这部登场的所有玩具不分敌我,都因为在造型的过时而经历了一次以上被人类嫌弃的过程。古董店的盖比盖比的悲剧最为典型,她一直在店里等待被人拿去玩,认为自己修好了最大卖点的发声装置后,就能重新成为新玩具,结果却是即使修好了,盖比对现在的小孩而言,也不过是把玩个几下就了无生趣的脏东西。
在游乐场被巴斯光年间接救出来的双胞胎玩具Ducky&Bunny(巴斯可能是唯一一个剧中明示还有人喜欢的畅销款了),在电影原案里面曾有过他们会一直改造自己的外貌好让新孩子能接受自己的残酷设定(谜拟Q?)从安迪家辗转流落到古董店的台灯瓷娃宝贝,在古董店历经了三年无人过问的冷落后,决定放弃给人收养而逃出;而像她这样的积灰玩具,在卡蹦公爵的弹珠台屋下大把大把。
胡迪的处境则和他们暗合。
新主人邦妮并不如旧主人安迪那样宠他,可能因为是女生(然而其他人还是有被玩)、也可能是因为邦妮没有安迪那样从父亲那接手的追忆。电影开头的安迪(时间点约在《玩具2》至《玩具3》间)为胡迪失踪个几分钟就在雨中哭天抢地的深情,和后面邦妮在胡迪消失了整整一天一夜也毫无察觉、甚至直到结局都没发现的冷漠,是极残酷的对比,胡迪的地位如今甚至还不如一个没有装书的书包。
玩具不会永远是新,世界上永远会有新的玩具。叉奇的登场,是这一系列过去从未出现过的新设定,展示了玩具是如何「入魂」拥有了灵魂。虽然这个设定补比没补还奇怪(所以只要像个玩具的任何东西都就能有灵魂?那宝贝开的那台鼠车岂不是把同类活生生开肠剖肚……)
但更大的意义是:叉奇是邦妮真正需要的新宠,是过去的胡迪。胡迪想要让叉奇成为自己,希望邦妮就像安迪曾经需要自己一样。
然而,就像宝贝讽刺胡迪的,「你只是自我催眠你需要被需要」。谁能保证邦妮就会像安迪一样对待玩具呢?毕竟连安迪的妹妹在《玩具3》都已经不玩芭比改玩电子游戏了,邦妮长大后又有多少可能抵挡时间轴持续带来的手机、平板和各种新玩意儿?这纯然是胡迪的一厢情愿。
胡迪冀望邦妮像安迪。这是他对前主人的深情、对自己被冷落而急于想找到存在感的挣扎,更多的,还是他对整个世界的期许,冀望这个世界依旧照着他活过年代的老规则走:孩子玩玩具,玩具被孩子玩。
这种情绪在《汽车总动员3》的主角身上出现过一次。闪电麦坤相信自己仍是世界顶级车手,最后被更新的车款和更新的体能(?)训练法给狠狠的击溃了自信,最后选择放弃竞争,去当教练,自嘲跟不上新人的赛场。
这也是皮克斯越来越常在作品中透露的一种情绪,那就是:中年畏老。
皮克斯这家公司和他的动画师们,正在将他们的中年恐惧,疯狂的散步在作品续集之中。
事实上,《玩具4》在上一部完结十年后突然又冒出,正是皮克斯公司元老中的元老──《玩具1》的编剧安德鲁·斯坦顿(Andrew Stanton)主动说服了所有人,说被观众广为接受为结局的《玩具3》必须要有后续,才让第四部排入皮克斯本来已经甚满的行程里。
皮克斯手上并不缺足以赚钱的续集和新IP。唯一能推动他们冒着口碑搞砸风险重启《玩具4》的契机,只有意义。
《玩具》对皮克斯的意义无疑比任何一部作品都重要。这可以从一颗彩蛋说起。当宝贝和胡迪进入公爵的弹珠屋时,帮宝贝开门的是个圆头小兵。这个圆头小兵的出处大有来头,他正是《玩具1》的前身,即皮克斯最早的动画短片之一《锡铁小兵》(Tin Toy):
这部动画可以说是皮克斯公司最重要的事业分水岭。此片导演约翰·拉萨特,亦是皮克斯最初的创办人,凭借此片于1989年取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战绩,让迪斯尼影业回头,重新考虑当年炒拉萨特鱿鱼的理由「作一部全计算机动画的长片」,奠定了皮克斯和迪斯尼日后的十年合作。
《玩具1》最早的企划,就是把《锡铁小兵》扩增成长片,最后Tin Toy辗转变成Toy Story,锡铁小兵的角色也从金属制的小兵变成了时髦的太空大兵:巴斯光年。
而如今,现在的胡迪就是《锡铁小兵》。曾经辉煌,如今却是古董店的古董,只对清楚他价值(发现彩蛋)的人才有意义,例如亲身经历过《玩具1》上映掀起多大狂潮的人:皮克斯还有当年的观众。
约翰·拉萨特说过,《玩具1》讲的是亲情。他把自己当成胡迪,自己儿子当成安迪,所以胡迪和安迪的关系,就是父亲守护儿子的亲情。
若是如此,《玩具4》就是皮克斯这群「父亲」看着自己拍的长片这些「儿子」长大,生活再无孩子这个重心后,察觉自己中年生活逐渐陷入胶着的中年焦虑之中。你完全可以把胡迪在这一部的困境,代入到皮克斯现在的立场之中:
安迪(《玩具》系列)长大茁壮了,自己功成名就了,就算到了下一个家照顾下一个主人(永远持续待拍的新片企划),你很难再超越过去,也已经逐渐没有跟上年轻人的喜好。新世代着迷的玩具流行存在于MCU、存在于《无敌破坏王2》这些电子游戏,你可以继续作这些,但作了又如何?你或许仍有技艺、仍有心力、但这个世界一直都有下个不乏技艺和心力的你,就像年轻时的你曾取代了迪斯尼……
──「冒险」这件事情,对你而言,已经不再是前进,而是循环;而且循环的彼端,是你二十五年前就已经抵达过的终点。
这就是这一部的胡迪。
于是乎,胡迪离开了。他选择了和多年前为了主人而舍弃过的旧爱宝贝,一起留在游乐园那儿,成为自己的主人。
或有人谓说这是自我实现,然而不是。这是一种选择,但是是出于世界被迫要胡迪作出的选择,是中年人的选择。
胡迪不像《海底总动员2》《超人总动员2》的女主人公那样,时空离上一部不到数月,仍有大把年轻的冒险空间;皮克斯也没有打算拍这样的故事,因为如果要拍,大可换成红心和翠丝为主角(毕竟女性崛起,所以这部第二主角是宝贝的安排显得如此饶富趣味)
追随这部电影的观众,也绝大多数早已脱离了这种年纪。本片开头字卡始于"九年前",这是剧中安迪开始长大的年纪,也是《玩具3》和《玩具4》上映的时间间隔,正是刻意提醒观众岁月的流逝。
很难说前三部的胡迪会愿意做这样的抉择。游乐园乍看五光十色,然而胡迪巴斯等人在片尾的追逐时,随处可见满地泥泞、随时会踩死玩具的人潮、没有玩具箱得以照护风吹雨打、更没有一个主人。这并非是风光选择,说残酷些,第二部的博物馆还有第三部的幼儿园高级班,可能都比这个处所更舒服,也有机会容纳更多伙伴。
但是时光不能回头。那个家的位置属于新玩具叉奇,他要在仅剩的选择中,选出一条过去没有想过,现在要实时捕捉的路,即使要和过去的伙伴分别。
于此,伙伴们没有说什么,只有无言的拥抱了一下胡迪,然后转身就走。
有人斥责他们对老伙伴太冷漠,但其实别忘了,在巴斯等人耍笨了一整部的外皮下,在《玩具3》时候,安迪的玩具消失了近乎三分之二,巴斯这些剩下的人已经经历一遍又一遍的分离与被分离。
他们现在很清楚,在邦妮长大以后,他们又将经历一次类似的历程,他们的下场,只有《玩具2》那样进博物馆,或像《玩具3》那样焚化。胡迪和他们都被迫习惯了分别,即使是一种被迫学会的残忍。
《玩具4》就在这样极度悲伤的收结中,达到了皮克斯一次过去未有的抒情高峰。
这部动画第一次去除了人类,把主权还给玩具,然而却并不掩饰也不否定,这种主权的选择,往往是出于妥协。这些由布料塑料组成的玩具角色,远比皮克斯出品的任何一个人类、任何一类有机生物,都更加向我们展示了何谓「人生」。
皮克斯睽违十年,打破续集誓言献上的《玩具4》,是一曲完全献给和皮克斯同进退过的中老年观众的共鸣旋律。
只是,这是谈给自己听得多,还是谈给观众的多呢?
巴斯光年在结尾看着胡迪在游乐园屋顶告别,那个送别的眼神不是冷漠,却比任何冷漠都还要更加残酷的多。那是完全看透了一切而无能为力的寂寞。
巴斯光年是这部唯一一个没有在造型上落伍而被淘汰、仍旧是孩子心头好的红星,但他清楚,迟早有一天会面对邦妮的可能、太空玩具退流行的可能、衰老的可能、过气的可能,自己不久后也将面临和胡迪一样的收结:然而即使知道,却也无能为力,只能接受世界的推移,陷入名为「衰老」的波流、名为「过气」的淘汰。
这,恐怕也是皮克斯放在最后也最深层的恐惧。
- END | 动画学术趴 -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